2016年2月13日星期六

台灣人對烏魚子是有真愛的(二)



  日本人是懂吃的——雖然有時候想起他們烏魚子吃鯨魚和海豚就忍不住暴罵它全島全民族,但日本人又的確是懂吃的。在日本的築底魚市場上,看到烏魚子稱為“唐墨”,和雲丹(海膽)、揆子(海參的卵巢)並稱日本三大珍味。日本人千金一求的是烏魚子裡的“血卵”,又叫做“烏金”。傳說是烏魚在被追捕的過程中因為拼命掙扎逃脫,造成體內大出血,卵巢血管大爆裂,所以魚子裡充了血,曬出來的顏色發烏。在東方以形補形的思維裡,當然認為這很“補血”,要送給產婦和孕婦做營養品。但其實殘酷無知弱智到極點。試想女人何苦為難女魚,你自己生小孩,要去吃另外一個孕婦悲慘爆裂的卵巢?不怕遭天譴嗎?不過這也可見烏魚實在烏魚子性格剛烈,據說烏頭魚強健起來不但能躍出漁網,還能在灘塗上“奔跑”幾步,聽起來很妖孽。

  烏魚子有兩種吃法。一是烤好後豎刀切成薄片,用同等厚薄的生蘿蔔,生蒜片,也有用生蔥的,夾著吃。但是台灣有另外一種切法,是橫刀片成巴掌大的尺寸,如吃餅干,比前者的吃法更過癮。

  在台灣鹿港路過一家三代堅持做野生烏魚子的老店鋪,老爺爺篤定地告訴我,烏魚子,就不能曬得干干硬硬的,否則就像他,不好吃;一定要曬得外面硬心裡軟,烤起來才甘香迷人。他拍拍我的臉說:“就像你們這樣的小姑娘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