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詞義
在翻譯時,選詞也是應該加英文潤稿以慎重考慮的環節,英美在個別詞彙的差異比較明顯,因此針對不同的英語讀者應選擇不同的詞彙。總的來說,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存在著同詞異義和同義異詞兩方面的差異。
(1)同詞異義
大體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①一些詞出現在美國也出現在英國英語中,但分別表示不同的概念,在翻譯時應該對此著重區分。例如,public school在英國實際上指私立學校(美國英語為private school),而在美國才指公立學校(英國英語為council school)。再如cupboard在英國是壁櫥,而在美國英語中cupboard一詞則指廚房或吃飯間的食櫥。
②有些為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共同的詞大部分詞義在兩國是相同的,但在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中還分別有著各自特有的意義,這就說明了采用不同譯本的必要性。例如ship是英語中常用的詞,它所表達的“船”、“裝船”、“安裝桅杆”、“雇水手”等概念應為英、美人所共同熟知。此外,英國人還用它表示“海運”,而美國人可以用ship泛指任何形式的運送,不論是海運還是陸運,火車還是輪船。不熟悉ship的後一種特有意義的英國人們,聽到這樣一個句子可能會覺得十分可笑:To ship a carload of fruit constantly one needs to have 1000 to 1200 trees of each variety in full bearing。
(2)同義異詞
同義異詞是指在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中分別用不同的詞來表示同一概念,該類詞範圍相當廣泛,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如衣、食、住、行、商業、教育、政治等各個領域。下面是一些常見的例子:ring(BE) call(AE) 打電話,flat(BE) apartment(AE) 單元房 ,note(BE) bill(AE) 鈔票,tin(BE) can(AE) 罐頭,bill(BE) check(AE) 帳單,seaside(BE) beach(AE) 海濱,luggage(BE) baggage(AE) 行李
3。語法
在翻譯工作中,語法是組織語句結構的重要參考,英語和美語在語法上也存在一些差異。對英式英語、美式英語語法上的差異進行分析對英語翻譯大有裨益。以下我幾個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習慣上用法不同的例子。
(1)名詞:
美國英語將其他詞類名詞化的傾向比英國英語更為明顯,特別是那些帶介詞的短語動詞,比如to cook out →a cook-out ;to know how →the know-how; to run down →the rundown; to be shut in →a shut-in; to stop over →the stopover等。
集合名詞做主語時,英國英語的謂語動詞可以是單數形式或者復數形式,美國英語幾乎總是用單數形式。例如 BE: They are a family who has been very influential in the history of this country。 AE/BE: The committee has decided to look into the matter further。 名詞作定語時,美國英語多用單數形式,而英國英語則常用其復數形式。例如BE: The worker decided to form a new trades union。 AE: The worker decided to form a new trade union。
(2)動詞 have ,get, make
當動詞have有致使之意時,美國用have,英國對上級用get,對下級用make。英語中的to have是個詞性不明確的動詞。英國人既把它用作助動詞又把它用作實義動詞,美國人則一律將它當作實義動詞來用。例如:我會讓別人也來的。BE: I will get someone come。 AE: I will have someone come。
(3)形容詞:
在美國英語中,形容詞的比較可以跟在all the之後,表示強調。而英國英語則使用any加形容詞比較級這一形式來表示強調。例如:你還能做更好嗎?BE: Can’t you do any better than that? AE: Is that all the better you can do?
(4)冠詞:
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在冠詞用法上也有一些差異,英國英語在表示疾病的名詞之前一般要用定冠詞,而美語裡采用零冠詞。例如:(BE)the measles , the mumps , the flu , the smallpox; (AE) measles, mumps ,flu, smallpox
(5)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
表示距現在不遠的過去所發生或完成的事情,英國英語常用現在完成時,則美國英語則傾向於使用一般過去時。例如:我已經研究過你的報告了。BE: I have studied your report already。 AE: I studied your report already。
4。語氣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之間的對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針對不同國家讀者的語言習慣,在翻譯中采用不一樣的語氣,可能會讓讀者的接受度更高。英國人講究紳士風度,因此非常注重講話時人的腔調及語氣,借以表現自己的身份及教養,而美國人歷來主張平等,資歷及輩分的觀念較淡,講話時顯得很隨和,甚至有些隨便,因此當你聽說在美國孫兒可以直呼爺爺的名字時,也就不足為怪了。此背景表現在語言上便是開門見山,平鋪直敘。英式英語是一種嚴謹的語言。而在美國的英語中,有許多很口語化的方言和俗語。
三、思考與建議:
以上就是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一些區別。兩國英語具有共同的語法體系,一些細微差別正在逐漸地為對方所容納,模仿乃至同化。然而我們在文學作品翻譯中,要讓讀者更好地接受作品,就必須采用他們相應的習慣用法。對於文學作品的翻譯我建議發行不同版本的英文譯本,對於其中差異較大的部分進行更正,可保留一些微小的差別。而對於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英文翻譯,我認為可以采用前後一致的原則,統一用同種類別的英文,避免讓讀者產生前後不一的困惑。
2014年1月23日星期四
如何提高學術論文寫作能力
大學博士、教育專家李艾斯說,系統的學術寫作中翻英翻譯(academic writing)培訓,可以用以下兩個方式,增加對英語論文寫作的全面了解:
1。 閱讀有關的書籍,如果能夠獲得網上資源的話,盡量從出國之前就開始准備,並且根據書籍的指導練習。大學圖書館裡有許多相關書籍,可供學生參考。
2。 參加學術寫作課程。一些大學為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提供相關課程,例如大學為學生提供收費的學術寫作課程,每課程每學期的收費為30英鎊。若能夠負擔此支出,可以考慮此類培論文翻譯訓。
非系統的訓練,大多是通過交流進行的,“厚臉皮”以及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
1。 多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論文寫作,無論是否同一專業,讓同學給自己的論文提建議。這一點對我自己的論文寫作提高很有效,身邊的同學很樂意幫助我,交流中除了得到修改意見,還學到了很多他們的寫作“秘籍”,例如如何發展論文結構。
2。 不妨請英語為母語的同學提供語言修改意見,漢語中再正常不過的表述論文修改,在他們看來可能是英文論文Chinglish。他們指出的語言要點,用詞的准確,讓我獲益良多。
3。 細心校對自己的拼寫、語法、標點符號等,不要讓一篇文章敗在細微處,也不要讓修改這些細枝末節成為導師的主要任務,分散了他們對論文整體結構及論述的注意力。
4。 大量閱讀學術論文,這個自然是必要的。不妨另設一本筆記本,記下讀過的好句子。(可以借鑒,但是不能照抄!)媒體的評論文章也值得學習,不過需要注意它們的寫作風格是否與自己的學科論文寫作風格一致。
5。 多寫作,勤練筆下功夫,並且多修改。
1。 閱讀有關的書籍,如果能夠獲得網上資源的話,盡量從出國之前就開始准備,並且根據書籍的指導練習。大學圖書館裡有許多相關書籍,可供學生參考。
2。 參加學術寫作課程。一些大學為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提供相關課程,例如大學為學生提供收費的學術寫作課程,每課程每學期的收費為30英鎊。若能夠負擔此支出,可以考慮此類培論文翻譯訓。
非系統的訓練,大多是通過交流進行的,“厚臉皮”以及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
1。 多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論文寫作,無論是否同一專業,讓同學給自己的論文提建議。這一點對我自己的論文寫作提高很有效,身邊的同學很樂意幫助我,交流中除了得到修改意見,還學到了很多他們的寫作“秘籍”,例如如何發展論文結構。
2。 不妨請英語為母語的同學提供語言修改意見,漢語中再正常不過的表述論文修改,在他們看來可能是英文論文Chinglish。他們指出的語言要點,用詞的准確,讓我獲益良多。
3。 細心校對自己的拼寫、語法、標點符號等,不要讓一篇文章敗在細微處,也不要讓修改這些細枝末節成為導師的主要任務,分散了他們對論文整體結構及論述的注意力。
4。 大量閱讀學術論文,這個自然是必要的。不妨另設一本筆記本,記下讀過的好句子。(可以借鑒,但是不能照抄!)媒體的評論文章也值得學習,不過需要注意它們的寫作風格是否與自己的學科論文寫作風格一致。
5。 多寫作,勤練筆下功夫,並且多修改。
翻譯,就像和作者談很長一段戀愛
台灣彰化縣人。1933年誕生於上海日本英文論文租界,啟蒙教育為日文,至小學六年級返歸台灣始接受中文教育,故通曉中、日語文。1959年畢業於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同年留校任教,至1993年退休。翌年獲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曾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捷克查理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自大學時期即從事中、日文學翻譯工作,除論文著作外,又有文學創作及翻譯。曾二度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類)、國家文藝會散文獎、翻譯成就獎等。
好的翻譯者要先做一個好讀者
信息時報: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做翻譯的?
林文月:我是出生在上海日本租界的台灣人,先念過日本的小學,之後又接受了漢語的教育。語言復雜的成長環境,讓我在不知道翻譯這兩個字以前,其實心裡就一直在翻譯了。
信息時報:你翻譯《源氏物語》的起因,是因為與熱愛中國傳統文學有極大的關系?
林文月:我最初做《源氏物語》的翻譯,是因為我要去參加日本的一個國際筆會,當時日本那邊規定提交的論文都要跟日本有關聯,我就寫了篇中日比較文學的論文,我覺得《源氏物語》的第一帖《桐壺》其實就是由《長恨歌》演化而來的,《源氏物語》的男主角就好像中國唐玄宗的地位,他的愛妻桐壺就像是楊貴妃一樣,我把桐壺天皇對桐壺更衣的寵幸比作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關系。因此我寫了篇談唐詩《長恨歌》對《源氏物語》的影響。回到台灣後,我把日文寫成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同時也把《源氏物語》的第一帖《桐壺》翻譯完附在論文的後頭一起發表。讀者看到後,對附錄的譯文《桐壺》很感興趣,覺得既像日本又像中國的,希望我能將《源氏物語》全部翻譯出來。
《源氏物語》後面還有54章,當時我除了教書還要做媽媽,覺得很難做這麼大的翻譯。但出版社的人告訴我,“你就試試看吧,想停就停。”我就答應了下來,那時我就想翻譯到哪裡是哪裡吧。不過,最後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我用五年半時間完成全部譯本,共分五卷,於1974年至1978年由台灣大學中文系《中外文學月刊》連載,一直連載了五年半,66期。
信息時報:在翻譯《源氏物語》之前,你沒看過豐子愷先生翻譯的《源氏物語》,有沒覺得遺憾?你覺得自己翻譯的文本跟豐子愷的譯本有什麼區別?
林文月:豐子愷的翻譯比我更早。但是因為當時的歷史原因,使得中文版《源氏物語》沒辦法在他生前出版。我看到豐先生的翻譯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我覺得有些可惜。不過,凡事也是雙方面的,如果當初我知道豐子愷先生已經翻譯了,我也許就不敢去做大部頭的《源氏物語》翻譯,而且就算敢翻譯,我也許遇到點問題就先去看豐先生的譯文,我如果盲從他,那就不好了,很難有自己的風格。
豐子愷的版本比較本土化,他喜歡用宋人的話本,比如話說什麼之類的,會讓大陸讀者覺得更加熟悉。每一個譯者就處在原著作者和讀者之間,一邊是作者,一邊是讀者,都應該要兼顧。但事實上兼顧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難免會有一點輕重之別。我覺得豐子愷比較靠近讀者那邊,我呢,不敢說站在作者這邊,但我相對偏向原著作者,傾向於按照作者講話的方式,她怎麼講我就怎麼寫。
信息時報:是否可以這麼說,論文翻譯你認為好的翻譯標准,應該偏向原著?
林文月:我覺得好的翻譯者先是要做一個好的讀者,要看得懂原著的文章以及它的表情、聲音等,這就好像一個演奏家,要演奏作曲家的作品首先要理解作曲家的心情一樣,所以,要盡量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不要加入中文或是個人的特色太多,有時的確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我會在另外的注解裡邊補充講,這個又有一說。
信息時報:做了那麼多年的翻譯工作,你覺得翻譯對你的人生有怎樣的影響?
林文月:我每次翻譯完一個作家的作品,覺得能走進他們的心裡,跟他們成了朋友。翻譯的過程,尤其是翻譯《源氏物語》時,讓我老覺得自己的背後就站著作者,我就像在和作者談了一次很長的戀愛。翻譯到最後一個句子時,我突然很舍不得,難道就這樣跟她分別了嗎?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是個夏天的晚上,我自己走到院子裡,家裡的人都睡了,我一個人對著台北的夜空,聽著遠處車的喇叭聲音,覺得自己好滿足,有種快要哭出來的感覺。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跟紫式部的接近,甚至已經勝過跟我的家人。
母女就像好朋友
信息時報:母親是翻譯家作家,女兒是藝術家,創作的形式有所不同,你們平常會相互交流嗎?
郭思敏:雖然我們很少主動過問彼此的創作進度,但只要一方開始提起,另一方總會傾聽。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藝術的道理是相同的,我們完全可以溝通討論,尤其是每當我碰到創作瓶頸,心情焦慮時,母親的理解與寬慰總是我的特效藥。比如說,我這次在方所展出的雕塑展“形,和他的游戲”,這個主題就是我在十萬火急下,請母親幫我提煉出來的。
林文月:我和女兒經常從藝術、文學等不同的角度交談,彼此安慰和鼓勵對方,分享快樂與興奮。“形,和他的游戲”是我們之間交流的一次迸發。我在《深夜的交談》這篇散文中,詳細談起了關於“形,和他的游戲”主題的形成。忙碌的女兒三更半夜打電話給我,說我了解她和她的創作,讓我一天之內幫她想出主題來。我為她起了“形,和他的游戲”,我覺得這些雕塑作品,其實就是女兒的一個游戲,是她在游戲一般自由快樂的心境下創作出來的。而觀看的每一人,也都可以參與這個變化多端的游戲,從中得到各種快樂。
信息時報:你做翻譯,經常耗時長。比如做《源氏物語》的翻譯,連續做了五年之久,在這期間家人對你有什麼影響麼?你家人喜歡閱讀你的翻譯作品麼?論文修改
林文月:我與家人之間,彼此尊重對方,保留空間。我家人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中翻英翻譯所謂支持就是不打擾我,讓我放開手腳自由自在地去做。我對孩子的態度也是如此,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從不要求他們去讀我的作品。其實,《源氏物語》這部作品不是那麼好讀,很多人讀到第13帖光源氏被流放,就不再看了。女兒是在我翻譯該書很久以後才去看的,已經超過13帖了,這很不簡單了。
郭思敏:母親從來沒要求我去看她翻譯和創作的任何作品。很早之前母親翻譯了《源氏物語》後,碰到很多人都對我說這樣的話,你母親翻譯了《源氏物語》,你是怎麼看這部書呀?每次我都發愣不知怎麼回答,因為我根本沒看呢。我大概是2008年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看這部書的。我覺得對於任何的閱讀,也許是時間到了機遇到了,你就會去關注,就會被吸引。我覺得《源氏物語》很迷人,非常人性,跟現在的事情也有些相似。
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這樣一位開明的母親,她寬容,不計較,從不用世俗的價值觀來看待我要求我,從不把我當成她的“作品”去塑造,而是讓我自由自在地發展。我和母親的關系就像是好朋友的關系,我從她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一種東西,就是一種溫暖待人處世的態度。
借飲膳來回憶過去的人和事
信息時報:近年來,你在內地出版了幾部散文隨筆,如《飲膳札記》、《京都一年》等,而且曾二度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類),似乎你現在更熱衷於散文的創作?
林文月: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在京都大學留學期間,順帶給台灣一個文學雜志寫文英文潤稿章。那個雜志主編對我說,你干嘛總是寫那些正經八百的文章,寫一些有趣的東西多好。後來我就陸續寫了京都生活的散文,包括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後來收集在《京都一年》。因為有時候為了寫稿還得查字典翻書,所以我的散文有點奇怪,還加上了很多注解。我的散文創作有寫論文的影子。後來我才慢慢覺得,散文應該像文藝創作。
我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自然也喜歡烹調和做菜。後來有人說,菜單寫得很好看,我便保留了下來,也是為了方便下次請人吃飯時,所做的菜盡量少重復。當然寫《飲膳札記》這類飲食文章的時候,並不是只寫菜的做法,也還有一種懷念。因為當年吃過我親手做的菜的朋友,有的已經離散,有的已經過世,其實我是借飲膳來回憶過去的一些人和事。
現在寫得不多也不快了,因為往往寫一篇文章,還要回頭再看看前面,做一番觀察以後,才繼續下筆。我覺得我在寫作時做觀察,也就像女兒做藝術一樣,其實也是一種對自己作品的重新審視。
曾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捷克查理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自大學時期即從事中、日文學翻譯工作,除論文著作外,又有文學創作及翻譯。曾二度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類)、國家文藝會散文獎、翻譯成就獎等。
好的翻譯者要先做一個好讀者
信息時報: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做翻譯的?
林文月:我是出生在上海日本租界的台灣人,先念過日本的小學,之後又接受了漢語的教育。語言復雜的成長環境,讓我在不知道翻譯這兩個字以前,其實心裡就一直在翻譯了。
信息時報:你翻譯《源氏物語》的起因,是因為與熱愛中國傳統文學有極大的關系?
林文月:我最初做《源氏物語》的翻譯,是因為我要去參加日本的一個國際筆會,當時日本那邊規定提交的論文都要跟日本有關聯,我就寫了篇中日比較文學的論文,我覺得《源氏物語》的第一帖《桐壺》其實就是由《長恨歌》演化而來的,《源氏物語》的男主角就好像中國唐玄宗的地位,他的愛妻桐壺就像是楊貴妃一樣,我把桐壺天皇對桐壺更衣的寵幸比作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關系。因此我寫了篇談唐詩《長恨歌》對《源氏物語》的影響。回到台灣後,我把日文寫成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同時也把《源氏物語》的第一帖《桐壺》翻譯完附在論文的後頭一起發表。讀者看到後,對附錄的譯文《桐壺》很感興趣,覺得既像日本又像中國的,希望我能將《源氏物語》全部翻譯出來。
《源氏物語》後面還有54章,當時我除了教書還要做媽媽,覺得很難做這麼大的翻譯。但出版社的人告訴我,“你就試試看吧,想停就停。”我就答應了下來,那時我就想翻譯到哪裡是哪裡吧。不過,最後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我用五年半時間完成全部譯本,共分五卷,於1974年至1978年由台灣大學中文系《中外文學月刊》連載,一直連載了五年半,66期。
信息時報:在翻譯《源氏物語》之前,你沒看過豐子愷先生翻譯的《源氏物語》,有沒覺得遺憾?你覺得自己翻譯的文本跟豐子愷的譯本有什麼區別?
林文月:豐子愷的翻譯比我更早。但是因為當時的歷史原因,使得中文版《源氏物語》沒辦法在他生前出版。我看到豐先生的翻譯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我覺得有些可惜。不過,凡事也是雙方面的,如果當初我知道豐子愷先生已經翻譯了,我也許就不敢去做大部頭的《源氏物語》翻譯,而且就算敢翻譯,我也許遇到點問題就先去看豐先生的譯文,我如果盲從他,那就不好了,很難有自己的風格。
豐子愷的版本比較本土化,他喜歡用宋人的話本,比如話說什麼之類的,會讓大陸讀者覺得更加熟悉。每一個譯者就處在原著作者和讀者之間,一邊是作者,一邊是讀者,都應該要兼顧。但事實上兼顧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難免會有一點輕重之別。我覺得豐子愷比較靠近讀者那邊,我呢,不敢說站在作者這邊,但我相對偏向原著作者,傾向於按照作者講話的方式,她怎麼講我就怎麼寫。
信息時報:是否可以這麼說,論文翻譯你認為好的翻譯標准,應該偏向原著?
林文月:我覺得好的翻譯者先是要做一個好的讀者,要看得懂原著的文章以及它的表情、聲音等,這就好像一個演奏家,要演奏作曲家的作品首先要理解作曲家的心情一樣,所以,要盡量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不要加入中文或是個人的特色太多,有時的確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我會在另外的注解裡邊補充講,這個又有一說。
信息時報:做了那麼多年的翻譯工作,你覺得翻譯對你的人生有怎樣的影響?
林文月:我每次翻譯完一個作家的作品,覺得能走進他們的心裡,跟他們成了朋友。翻譯的過程,尤其是翻譯《源氏物語》時,讓我老覺得自己的背後就站著作者,我就像在和作者談了一次很長的戀愛。翻譯到最後一個句子時,我突然很舍不得,難道就這樣跟她分別了嗎?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是個夏天的晚上,我自己走到院子裡,家裡的人都睡了,我一個人對著台北的夜空,聽著遠處車的喇叭聲音,覺得自己好滿足,有種快要哭出來的感覺。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跟紫式部的接近,甚至已經勝過跟我的家人。
母女就像好朋友
信息時報:母親是翻譯家作家,女兒是藝術家,創作的形式有所不同,你們平常會相互交流嗎?
郭思敏:雖然我們很少主動過問彼此的創作進度,但只要一方開始提起,另一方總會傾聽。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藝術的道理是相同的,我們完全可以溝通討論,尤其是每當我碰到創作瓶頸,心情焦慮時,母親的理解與寬慰總是我的特效藥。比如說,我這次在方所展出的雕塑展“形,和他的游戲”,這個主題就是我在十萬火急下,請母親幫我提煉出來的。
林文月:我和女兒經常從藝術、文學等不同的角度交談,彼此安慰和鼓勵對方,分享快樂與興奮。“形,和他的游戲”是我們之間交流的一次迸發。我在《深夜的交談》這篇散文中,詳細談起了關於“形,和他的游戲”主題的形成。忙碌的女兒三更半夜打電話給我,說我了解她和她的創作,讓我一天之內幫她想出主題來。我為她起了“形,和他的游戲”,我覺得這些雕塑作品,其實就是女兒的一個游戲,是她在游戲一般自由快樂的心境下創作出來的。而觀看的每一人,也都可以參與這個變化多端的游戲,從中得到各種快樂。
信息時報:你做翻譯,經常耗時長。比如做《源氏物語》的翻譯,連續做了五年之久,在這期間家人對你有什麼影響麼?你家人喜歡閱讀你的翻譯作品麼?論文修改
林文月:我與家人之間,彼此尊重對方,保留空間。我家人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中翻英翻譯所謂支持就是不打擾我,讓我放開手腳自由自在地去做。我對孩子的態度也是如此,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從不要求他們去讀我的作品。其實,《源氏物語》這部作品不是那麼好讀,很多人讀到第13帖光源氏被流放,就不再看了。女兒是在我翻譯該書很久以後才去看的,已經超過13帖了,這很不簡單了。
郭思敏:母親從來沒要求我去看她翻譯和創作的任何作品。很早之前母親翻譯了《源氏物語》後,碰到很多人都對我說這樣的話,你母親翻譯了《源氏物語》,你是怎麼看這部書呀?每次我都發愣不知怎麼回答,因為我根本沒看呢。我大概是2008年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看這部書的。我覺得對於任何的閱讀,也許是時間到了機遇到了,你就會去關注,就會被吸引。我覺得《源氏物語》很迷人,非常人性,跟現在的事情也有些相似。
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這樣一位開明的母親,她寬容,不計較,從不用世俗的價值觀來看待我要求我,從不把我當成她的“作品”去塑造,而是讓我自由自在地發展。我和母親的關系就像是好朋友的關系,我從她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一種東西,就是一種溫暖待人處世的態度。
借飲膳來回憶過去的人和事
信息時報:近年來,你在內地出版了幾部散文隨筆,如《飲膳札記》、《京都一年》等,而且曾二度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類),似乎你現在更熱衷於散文的創作?
林文月: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在京都大學留學期間,順帶給台灣一個文學雜志寫文英文潤稿章。那個雜志主編對我說,你干嘛總是寫那些正經八百的文章,寫一些有趣的東西多好。後來我就陸續寫了京都生活的散文,包括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後來收集在《京都一年》。因為有時候為了寫稿還得查字典翻書,所以我的散文有點奇怪,還加上了很多注解。我的散文創作有寫論文的影子。後來我才慢慢覺得,散文應該像文藝創作。
我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自然也喜歡烹調和做菜。後來有人說,菜單寫得很好看,我便保留了下來,也是為了方便下次請人吃飯時,所做的菜盡量少重復。當然寫《飲膳札記》這類飲食文章的時候,並不是只寫菜的做法,也還有一種懷念。因為當年吃過我親手做的菜的朋友,有的已經離散,有的已經過世,其實我是借飲膳來回憶過去的一些人和事。
現在寫得不多也不快了,因為往往寫一篇文章,還要回頭再看看前面,做一番觀察以後,才繼續下筆。我覺得我在寫作時做觀察,也就像女兒做藝術一樣,其實也是一種對自己作品的重新審視。
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中都存在被動語態。
在英語中,被動語態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凡是論文修改在“不必要說出、不願意論文翻譯說出或不知道動作發出者”的情況下,均可使用被動語態。在漢語中也有被動語態,通常通過“把”、“受”、“遭”或“被”等標志詞體現出來,但是它的使用範圍遠遠小英文論文於英語。因此,在很多情況下,英語中的被動語態都會翻譯成主動結構。對於英語原句的被動結構,我們一般采取下列的方法:
一、翻譯成漢語的主動句
將英語中的被動結構翻譯成漢語的主動結構時,往往可以分成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
① 保留英語中翻英翻譯原句中的主語。
② 將主語翻譯為賓語。
在動作發出者不言自明或難以言明時,英語常用被動句。而漢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添加“有人”、“大家英文潤稿”、“別人”、“人們”之類的泛稱主語。
③ 將介詞短語的賓語譯成主語。
如果英語的被動句中包含by, in, for等引導的作狀語的介詞短語,一般可以將介詞的賓語翻譯成譯文的主語,英語原句中的主語則一般需要翻譯成賓語。
⑤ 譯成帶表語的主動句。
手稿是在革命前幾周寄往倫敦付印的。
二、譯成漢語的被動語態
英語中的許多被動句也可以翻譯成漢語的被動句,句中經常使用漢語中表示被動意義的一些標志詞,如“被”、“給”、“遭”、“挨”、“為……所”、“使”、“由……”、“受到”等。
一、翻譯成漢語的主動句
將英語中的被動結構翻譯成漢語的主動結構時,往往可以分成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
① 保留英語中翻英翻譯原句中的主語。
② 將主語翻譯為賓語。
在動作發出者不言自明或難以言明時,英語常用被動句。而漢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添加“有人”、“大家英文潤稿”、“別人”、“人們”之類的泛稱主語。
③ 將介詞短語的賓語譯成主語。
如果英語的被動句中包含by, in, for等引導的作狀語的介詞短語,一般可以將介詞的賓語翻譯成譯文的主語,英語原句中的主語則一般需要翻譯成賓語。
⑤ 譯成帶表語的主動句。
手稿是在革命前幾周寄往倫敦付印的。
二、譯成漢語的被動語態
英語中的許多被動句也可以翻譯成漢語的被動句,句中經常使用漢語中表示被動意義的一些標志詞,如“被”、“給”、“遭”、“挨”、“為……所”、“使”、“由……”、“受到”等。
淺談考研英語翻譯技巧
研究生英語考試中的翻譯是從一篇400字左右的論文翻譯文章中劃論文修改出5個句子,要求考生在30分鐘內將其翻譯成中文,分值10分。考綱上關於翻譯部分的規定是:“能將一般難度的英語短文譯成漢語,理解基本正確,譯文達意。”也就是說,翻譯是一項對考生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的題型,它不僅要求考生對詞彙、語法、語篇以及文化知識等有較好的掌握,還要求考生有很強的語言組織能力。
從近年的考研[微博]翻譯真題可以看出,文章的題材大多是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文體以議論文為主,說明文為輔,結構嚴謹,邏輯性強。除此之外,長難句較多,這給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准確地完成翻譯增加了難度。
明確了考研英語翻譯的特點之後,我們有針對性地來談一下翻譯技巧。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明確翻譯的標准和過程。
翻譯標准
在我國近現代,最有影響的翻譯標准是嚴復的“信、達、雅”。就考研英語翻譯而言,由於主要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類的文章,加上時間有限,我們無法在“雅”這一標准上做文章。“達”,即通順,譯文必須通順且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這是一個重要的評分標准。“信”,即忠於原文,是翻譯的最高標准。由於要翻譯的5個句子是從一篇文章中截取出來的,因而譯文必須和上下文表達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麼該句的得分不得超過0。5分。
翻譯過程
很多學者對翻譯過程都有過著名的表述,比如沃吉林的循序漸進翻譯方法:①逐詞對譯;②整理成符合譯語規範的句子;③刪除多余及不搭配的成分;④增添譯文所需的成分;⑤語言加工。奈達則把翻譯分成三階段:①找核心句;②譯核心句;③由核心句生成譯語表層句。由於考研英語翻譯大部分句型都是長難句,這一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簡而言之,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後再處理其余的細英文論文枝末節,如修飾成分之類的。考試中,考生應該先略讀全文,從大體上把握文章的意思,然後分析需要翻譯的句子,找出主干,並明確代詞如it、this、that、these等所指代的內容。接著,進一步分析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及整體意思,分析完後開始翻譯,使語句盡量通順,並與上下文意思相符合。最後是檢查,看拼寫有無中翻英翻譯錯誤,時態是否正確,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數字、年份有無錯誤,以及有無自己的主觀增減。
翻譯技巧
1。直譯和意譯
所謂直譯,是既忠於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譯;所謂意譯,是不受原文詞語的限制,不拘泥於原文句子的結構,用不同於原文的表達方式,把原文意思表達出來。在考研英語翻譯中,由於題材基本上是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文章,所以我們遵循的方法是:能直譯就直譯英文潤稿,既能直譯又能意譯的以直譯為主,不能直譯的采用意譯,一般情況下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1)能直譯就直譯
(2)不宜直譯就意譯文章
(3)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2。增譯
作為翻譯的一個普遍原則,譯者不應該對原文的內容隨意增減。不過,由於英漢兩種語言文字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在實際翻譯中,為了忠於原文,不能減損意思的表達。例如1994年真題中有這樣一個詞組“greatman of genius”,許多考生翻譯成了“天才”或者“偉人”,只取其一,都被酌情扣分,譯文應是“天才(的)偉人”,這樣才算忠於原文。又如2001年真題中出現的“doll”,不能翻譯成“玩具”,而必須翻譯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所以,在考研翻譯中,不妨奉行“只加不減原則”,當然也不要加得太多,把一句簡單的“I can't sleep”翻譯成“長夜漫漫,無心睡眠”就萬萬不可。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省略句,那就必須“只加不減”。所以,為了在保證信息覆蓋率的基礎上,使譯文通順流暢,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一般都采用“只加不減”原則。
3。轉譯
在翻譯過程中,由於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在語法和表達習慣上的差異,有時必須改變原文某些詞語的詞性或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傳達原文的准確意思。這就涉及到轉譯法。轉譯法分為兩種:詞性的轉換和句子成分的轉換。
(1)詞性的轉換
(2)句子成分的轉換
4。英語三大從句的譯法
英語的三大從句是: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由於它們本身就是句子,放到大的句子中會讓句子變得復雜,從而也增加了翻譯的信息量和難度。
(1)名詞性從句的譯法
名詞性從句通常表達一種具體的概念,如“how things stand”實際上是表達“情況”這一概念,如果直譯為“事物是如何站著的”就不准確,同時也違背了原意。所以通常采用概略法來翻譯,使從句陳述的內容更明確化。
(2)定語從句的譯法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定語從句已從整個句子結構中脫離出來,並用破折號表明。
(3)狀語從句的譯法
英語的狀語從句無論在結構外形上還是內涵表意上都與漢語的狀語從句大致對等,這裡只強調幾個應該注意的問題:
①連詞能省則省,只要能把意思說清楚,盡量不使用連詞。
②如果條件或讓步狀語從句在整句中語氣較弱,可以把主句譯在前面,從句譯在後面。
③狀語從句的位置可以靈活變動,以便使譯文更流暢。
另外,不常見的人名、地名可以保留原文。萬一遇到不認識的詞,最好忽略不譯,切忌胡亂翻譯。最後,希望大家學有所成,考研順利!
從近年的考研[微博]翻譯真題可以看出,文章的題材大多是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文體以議論文為主,說明文為輔,結構嚴謹,邏輯性強。除此之外,長難句較多,這給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准確地完成翻譯增加了難度。
明確了考研英語翻譯的特點之後,我們有針對性地來談一下翻譯技巧。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明確翻譯的標准和過程。
翻譯標准
在我國近現代,最有影響的翻譯標准是嚴復的“信、達、雅”。就考研英語翻譯而言,由於主要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類的文章,加上時間有限,我們無法在“雅”這一標准上做文章。“達”,即通順,譯文必須通順且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這是一個重要的評分標准。“信”,即忠於原文,是翻譯的最高標准。由於要翻譯的5個句子是從一篇文章中截取出來的,因而譯文必須和上下文表達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麼該句的得分不得超過0。5分。
翻譯過程
很多學者對翻譯過程都有過著名的表述,比如沃吉林的循序漸進翻譯方法:①逐詞對譯;②整理成符合譯語規範的句子;③刪除多余及不搭配的成分;④增添譯文所需的成分;⑤語言加工。奈達則把翻譯分成三階段:①找核心句;②譯核心句;③由核心句生成譯語表層句。由於考研英語翻譯大部分句型都是長難句,這一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簡而言之,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後再處理其余的細英文論文枝末節,如修飾成分之類的。考試中,考生應該先略讀全文,從大體上把握文章的意思,然後分析需要翻譯的句子,找出主干,並明確代詞如it、this、that、these等所指代的內容。接著,進一步分析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及整體意思,分析完後開始翻譯,使語句盡量通順,並與上下文意思相符合。最後是檢查,看拼寫有無中翻英翻譯錯誤,時態是否正確,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數字、年份有無錯誤,以及有無自己的主觀增減。
翻譯技巧
1。直譯和意譯
所謂直譯,是既忠於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譯;所謂意譯,是不受原文詞語的限制,不拘泥於原文句子的結構,用不同於原文的表達方式,把原文意思表達出來。在考研英語翻譯中,由於題材基本上是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文章,所以我們遵循的方法是:能直譯就直譯英文潤稿,既能直譯又能意譯的以直譯為主,不能直譯的采用意譯,一般情況下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1)能直譯就直譯
(2)不宜直譯就意譯文章
(3)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2。增譯
作為翻譯的一個普遍原則,譯者不應該對原文的內容隨意增減。不過,由於英漢兩種語言文字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在實際翻譯中,為了忠於原文,不能減損意思的表達。例如1994年真題中有這樣一個詞組“greatman of genius”,許多考生翻譯成了“天才”或者“偉人”,只取其一,都被酌情扣分,譯文應是“天才(的)偉人”,這樣才算忠於原文。又如2001年真題中出現的“doll”,不能翻譯成“玩具”,而必須翻譯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所以,在考研翻譯中,不妨奉行“只加不減原則”,當然也不要加得太多,把一句簡單的“I can't sleep”翻譯成“長夜漫漫,無心睡眠”就萬萬不可。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省略句,那就必須“只加不減”。所以,為了在保證信息覆蓋率的基礎上,使譯文通順流暢,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一般都采用“只加不減”原則。
3。轉譯
在翻譯過程中,由於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在語法和表達習慣上的差異,有時必須改變原文某些詞語的詞性或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傳達原文的准確意思。這就涉及到轉譯法。轉譯法分為兩種:詞性的轉換和句子成分的轉換。
(1)詞性的轉換
(2)句子成分的轉換
4。英語三大從句的譯法
英語的三大從句是: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由於它們本身就是句子,放到大的句子中會讓句子變得復雜,從而也增加了翻譯的信息量和難度。
(1)名詞性從句的譯法
名詞性從句通常表達一種具體的概念,如“how things stand”實際上是表達“情況”這一概念,如果直譯為“事物是如何站著的”就不准確,同時也違背了原意。所以通常采用概略法來翻譯,使從句陳述的內容更明確化。
(2)定語從句的譯法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定語從句已從整個句子結構中脫離出來,並用破折號表明。
(3)狀語從句的譯法
英語的狀語從句無論在結構外形上還是內涵表意上都與漢語的狀語從句大致對等,這裡只強調幾個應該注意的問題:
①連詞能省則省,只要能把意思說清楚,盡量不使用連詞。
②如果條件或讓步狀語從句在整句中語氣較弱,可以把主句譯在前面,從句譯在後面。
③狀語從句的位置可以靈活變動,以便使譯文更流暢。
另外,不常見的人名、地名可以保留原文。萬一遇到不認識的詞,最好忽略不譯,切忌胡亂翻譯。最後,希望大家學有所成,考研順利!
情感傾訴:一張全家福 挽回了我們岌岌可危的婚姻
照片裡的我們都散發著幸福的味道,我那可愛斬桃花懂事的兒子站在中間,稚嫩的臉龐上有著燦爛的笑容……這是我們一家人的第一張全家福登在了長沙晚報上,雖然它來得有點兒晚,但是它趕走了我這些年經歷的所有苦楚和辛酸,帶給了我最幸福的生活。
A 遲來的全家福,喚醒了沉睡的溫情
去年九月的一個清晨,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去讀報。艱辛的生活、現實的殘酷讓我厭倦,多年的打拼已使我精疲力竭。我在家發著呆。
“小雅,你看看,你快看看,你們一家上了!”樓上的鄰居拿著報紙,指著上面大大的一張全家福,興奮地衝我喊道。我看著那份報紙,看起來那麼和諧的三口之家,心裡更加酸澀。朋友們不知道,走過婚姻的第七個年頭,謀生的艱辛早已磨光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負面的情緒導致我們不斷爭吵,我們的家庭即將分崩離析。而這張照片也是為了留作婚姻最後的紀念而拍攝的。
這是我們三口之家的第一張全家福,看著照片,每個人的笑容都那麼真實、那麼幸福。回憶伴隨著淚水一幕幕在眼前閃現。七年的婚姻裡,我們沒有鑽戒、沒有求婚、沒有酒席、沒有車、沒有房……我們什麼都沒有。當天晚上,我和老公看著照片,開誠布公地談了好久、好久。我們回憶著過往,也檢討著自己。也許只是生活的瑣碎淹沒了曾經的愛情。最終我們決定給彼此三個月的時間,徹底地冷靜下來,慢慢地改變自己,嘗試去理解對方,包容對方,為我們的婚姻做再一次努力。
B 生活的艱辛,我患上了抑郁症
我是在揚州打工時與老公相戀的。經過相處,我發現他老實、勤快、肯干,雖然一點也不懂得浪漫,但他善良、誠實,是個特別踏實可靠的人。我相信,我可以將一生托付給他,那時的我已經開始想像著我們幸福的生活了。
可是我的父母卻不同意。在我的家鄉,嫁女兒至少要收到男方的十萬元聘禮,的家是普通的務農家庭,而他也沒有什麼積蓄,對我們來說,十萬元簡直是天文數字。可我不會向父母妥協,兒時差點被賣掉的我從未感受到父母的愛,在我心裡,這種做法讓嫁女兒變成了賣女兒。於是,我堅定跟隨著,來到了他的家鄉湖南。那時的我和是一窮二白,他沒求過婚、也沒有買過戒指。領證那天,我和老公還有公公婆婆一起在家吃了頓飯就當做是慶祝,我們的婚姻是完完全全的“裸婚”。
可是生活遠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婚後的謀生存,成了我們兩個人的首要大事。我們都是小人物,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面對如此現實的環境,生存分外艱辛。我們一起經商開店,一天有活做,就能掙一天的飯錢。但到了晚上,洗去一天的疲憊後,我還要擔憂明天的生計。為了生計,我和老公常常換工作、常常搬家,這種奔波和勞碌漸漸磨去了我對生活的耐心。不久後的懷孕加劇了我的焦慮情緒。別的女人懷孕了像個寶,而我,不僅要工作掙錢,還要省吃儉用。我開始羨慕那些有錢人,他們生活富足,而我們充其量只是生存而已,我開始對丈夫有了怨言。而兒子的出生使我們的生活越發拮據,看著別的媽媽衣著艷麗,別人的寶寶用好的、吃好的,我是真的羨慕、真的嫉妒。人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曾經美好的家庭夢想在貧困的生活中漸漸消失,對生活的不滿導致了我和丈夫不斷的爭吵,而不斷的爭吵又讓我對我們的婚姻生活更加失望……終於,在絕望的情緒中,我全面崩潰,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患者有著和常人不一樣的思維,我常常陷入悲傷絕望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甚至,我常常做出傷害自己和孩子的事情,幾次我都差點掐死我的孩子。幸好,孩子的爸爸每次都及時發現,挽救了我和孩子。我的抑郁症慢慢得到控制,可是對現實的不滿情緒仍充斥著我全部的生活,我和丈夫依舊爭吵不斷。那時的我不過二十多歲,但卻顯得異常蒼老,我早已忘記了開心的感覺。
C 兒子入學難,竟成欲離婚的導火索
2012年,兒子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可我們沒有長沙戶口,就近上學要拿出一萬多元建校費。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啊。於是,丈夫想要把孩子送回老家讀書,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可我不舍得和兒子分開,我想要兒子在我身邊生活,並且能接受好的教育。但是,現實是,我們拿不出這筆錢。我開始焦躁,開始無所適從。在和現實的鬥爭中節節敗退的我,忍不住和丈夫大吵一架,指責他“沒本事”,這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在這場爭吵中,我像往常一樣說著要離婚的氣話,而丈夫卻沒再隱忍,衝我說了有史以來最重的話“離就離!”
一直以來,怕對兒子的成長不利,我和丈夫的爭吵都避開兒子。這一次,我忍不住問了兒子:“爸爸媽媽要是分開,你和誰過啊?”兒子用弱弱的聲音對我說:“爸爸媽媽不要分開,要是分開的話就把我劈成兩半,你們一人一半吧!我跟了爸爸,媽媽傷心,跟了媽媽,又得罪了爸爸。”看到這麼乖巧懂事的孩子,我心痛又自責。他害怕單親家庭的不快樂,他不想爸爸媽媽分開。
很湊巧,當天的《長沙晚報》正在做 “長沙晚報讀者節”的活動。這個活動可以免費給讀者拍攝全家福,經挑選後還有機會發表到報紙上。懷著離婚前,給孩子、也給自己最後一個紀念的想法,我跟丈夫提出了拍全家福的想法。記得活動那天是九月二十三日,我們一家人冒雨來到烈士公園報了名。其實我和丈夫還有些尷尬,可孩子特別開心。我們按照攝影師的要求擺著姿勢,綻開笑容,哢嚓一聲,我們的笑容定格在了那張全家福中……
D 心中有陽光,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看著照片,老公把手搭在我的肩上說:“我們就好好過吧。”三個月的冷靜期讓我們都想明白了很多,我們要找回最初的感覺,也找回我們原本幸福的家庭。
今年,我們的婚姻已進入第八個年頭,兒子也順利進入了小學。現在我和丈夫經營一家小店,生活依舊清貧,每天也勉強掙得生活的費用。但我的心態和之前完全不同了,我不再羨慕別人,也不再和別人比較;我不再焦躁,也不再抑郁,開朗的心情讓我渾身散發著活力也更加年輕。我終於明白,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生活總是要繼續的,過去的日子裡不開心很多,可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我不開心而改善什麼,反而愈加糟糕。看著當年羨慕的那些富有的人們,我也發覺財富並不能代表一切。我們的小日子雖然清貧,但我能享受到丈夫親手做的晚餐,能感受到丈夫不浪漫但真摯的愛。我們還有一個那麼可愛懂事的兒子,這就夠了。
記得幾年前,丈夫的妹妹結婚,結婚時項鏈、耳環、戒指都配齊了,樣樣不落。我當時還特別酸地對丈夫抱怨“也沒見你當初送過我什麼”。而後趕上情人節,丈夫買了七百多元的戒指作為禮物送給我,可我並沒有特別驚喜,而那個戒指也因我每天做活不方便帶,隨手摘下之後不知了去向。到現在,我的手還是光禿禿的,沒有戒指可是我們的小日子過得踏實。
因為經濟原因,我沒有能力讓兒子在假期上各種培訓班。但我努力讓他的假期豐富多彩,我訂閱了很多報紙,關注上面的公益活動,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帶兒子去參加,我要在公益活動中培養他的愛心,教育他去做一個有責任的人。一個人有愛心、有責任心,他的未來就不會走錯路。我也想通過我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愛情不是奢侈品,愛情也不會被貧窮所打敗,愛情需要的是寬容、理解和堅持。
我想,今後如果條件好些了,我就把公公婆婆接過來一起住,讓公公婆婆也享享福。如果長沙晚報再做類似的活動,我還要帶上公公婆婆一起拍一張全家福。丈夫也向我許諾,到時會給我補一個特別漂亮的婚紗照,其實結婚多年,在平淡的生活中我已沒了年輕時想拍婚紗照的那種衝動,但是我想,如果能在我們金婚時拍一套婚紗照,那該是多麼有意義啊。
A 遲來的全家福,喚醒了沉睡的溫情
去年九月的一個清晨,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去讀報。艱辛的生活、現實的殘酷讓我厭倦,多年的打拼已使我精疲力竭。我在家發著呆。
“小雅,你看看,你快看看,你們一家上了!”樓上的鄰居拿著報紙,指著上面大大的一張全家福,興奮地衝我喊道。我看著那份報紙,看起來那麼和諧的三口之家,心裡更加酸澀。朋友們不知道,走過婚姻的第七個年頭,謀生的艱辛早已磨光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負面的情緒導致我們不斷爭吵,我們的家庭即將分崩離析。而這張照片也是為了留作婚姻最後的紀念而拍攝的。
這是我們三口之家的第一張全家福,看著照片,每個人的笑容都那麼真實、那麼幸福。回憶伴隨著淚水一幕幕在眼前閃現。七年的婚姻裡,我們沒有鑽戒、沒有求婚、沒有酒席、沒有車、沒有房……我們什麼都沒有。當天晚上,我和老公看著照片,開誠布公地談了好久、好久。我們回憶著過往,也檢討著自己。也許只是生活的瑣碎淹沒了曾經的愛情。最終我們決定給彼此三個月的時間,徹底地冷靜下來,慢慢地改變自己,嘗試去理解對方,包容對方,為我們的婚姻做再一次努力。
B 生活的艱辛,我患上了抑郁症
我是在揚州打工時與老公相戀的。經過相處,我發現他老實、勤快、肯干,雖然一點也不懂得浪漫,但他善良、誠實,是個特別踏實可靠的人。我相信,我可以將一生托付給他,那時的我已經開始想像著我們幸福的生活了。
可是我的父母卻不同意。在我的家鄉,嫁女兒至少要收到男方的十萬元聘禮,的家是普通的務農家庭,而他也沒有什麼積蓄,對我們來說,十萬元簡直是天文數字。可我不會向父母妥協,兒時差點被賣掉的我從未感受到父母的愛,在我心裡,這種做法讓嫁女兒變成了賣女兒。於是,我堅定跟隨著,來到了他的家鄉湖南。那時的我和是一窮二白,他沒求過婚、也沒有買過戒指。領證那天,我和老公還有公公婆婆一起在家吃了頓飯就當做是慶祝,我們的婚姻是完完全全的“裸婚”。
可是生活遠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婚後的謀生存,成了我們兩個人的首要大事。我們都是小人物,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面對如此現實的環境,生存分外艱辛。我們一起經商開店,一天有活做,就能掙一天的飯錢。但到了晚上,洗去一天的疲憊後,我還要擔憂明天的生計。為了生計,我和老公常常換工作、常常搬家,這種奔波和勞碌漸漸磨去了我對生活的耐心。不久後的懷孕加劇了我的焦慮情緒。別的女人懷孕了像個寶,而我,不僅要工作掙錢,還要省吃儉用。我開始羨慕那些有錢人,他們生活富足,而我們充其量只是生存而已,我開始對丈夫有了怨言。而兒子的出生使我們的生活越發拮據,看著別的媽媽衣著艷麗,別人的寶寶用好的、吃好的,我是真的羨慕、真的嫉妒。人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曾經美好的家庭夢想在貧困的生活中漸漸消失,對生活的不滿導致了我和丈夫不斷的爭吵,而不斷的爭吵又讓我對我們的婚姻生活更加失望……終於,在絕望的情緒中,我全面崩潰,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患者有著和常人不一樣的思維,我常常陷入悲傷絕望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甚至,我常常做出傷害自己和孩子的事情,幾次我都差點掐死我的孩子。幸好,孩子的爸爸每次都及時發現,挽救了我和孩子。我的抑郁症慢慢得到控制,可是對現實的不滿情緒仍充斥著我全部的生活,我和丈夫依舊爭吵不斷。那時的我不過二十多歲,但卻顯得異常蒼老,我早已忘記了開心的感覺。
C 兒子入學難,竟成欲離婚的導火索
2012年,兒子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可我們沒有長沙戶口,就近上學要拿出一萬多元建校費。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啊。於是,丈夫想要把孩子送回老家讀書,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可我不舍得和兒子分開,我想要兒子在我身邊生活,並且能接受好的教育。但是,現實是,我們拿不出這筆錢。我開始焦躁,開始無所適從。在和現實的鬥爭中節節敗退的我,忍不住和丈夫大吵一架,指責他“沒本事”,這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在這場爭吵中,我像往常一樣說著要離婚的氣話,而丈夫卻沒再隱忍,衝我說了有史以來最重的話“離就離!”
一直以來,怕對兒子的成長不利,我和丈夫的爭吵都避開兒子。這一次,我忍不住問了兒子:“爸爸媽媽要是分開,你和誰過啊?”兒子用弱弱的聲音對我說:“爸爸媽媽不要分開,要是分開的話就把我劈成兩半,你們一人一半吧!我跟了爸爸,媽媽傷心,跟了媽媽,又得罪了爸爸。”看到這麼乖巧懂事的孩子,我心痛又自責。他害怕單親家庭的不快樂,他不想爸爸媽媽分開。
很湊巧,當天的《長沙晚報》正在做 “長沙晚報讀者節”的活動。這個活動可以免費給讀者拍攝全家福,經挑選後還有機會發表到報紙上。懷著離婚前,給孩子、也給自己最後一個紀念的想法,我跟丈夫提出了拍全家福的想法。記得活動那天是九月二十三日,我們一家人冒雨來到烈士公園報了名。其實我和丈夫還有些尷尬,可孩子特別開心。我們按照攝影師的要求擺著姿勢,綻開笑容,哢嚓一聲,我們的笑容定格在了那張全家福中……
D 心中有陽光,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看著照片,老公把手搭在我的肩上說:“我們就好好過吧。”三個月的冷靜期讓我們都想明白了很多,我們要找回最初的感覺,也找回我們原本幸福的家庭。
今年,我們的婚姻已進入第八個年頭,兒子也順利進入了小學。現在我和丈夫經營一家小店,生活依舊清貧,每天也勉強掙得生活的費用。但我的心態和之前完全不同了,我不再羨慕別人,也不再和別人比較;我不再焦躁,也不再抑郁,開朗的心情讓我渾身散發著活力也更加年輕。我終於明白,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生活總是要繼續的,過去的日子裡不開心很多,可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我不開心而改善什麼,反而愈加糟糕。看著當年羨慕的那些富有的人們,我也發覺財富並不能代表一切。我們的小日子雖然清貧,但我能享受到丈夫親手做的晚餐,能感受到丈夫不浪漫但真摯的愛。我們還有一個那麼可愛懂事的兒子,這就夠了。
記得幾年前,丈夫的妹妹結婚,結婚時項鏈、耳環、戒指都配齊了,樣樣不落。我當時還特別酸地對丈夫抱怨“也沒見你當初送過我什麼”。而後趕上情人節,丈夫買了七百多元的戒指作為禮物送給我,可我並沒有特別驚喜,而那個戒指也因我每天做活不方便帶,隨手摘下之後不知了去向。到現在,我的手還是光禿禿的,沒有戒指可是我們的小日子過得踏實。
因為經濟原因,我沒有能力讓兒子在假期上各種培訓班。但我努力讓他的假期豐富多彩,我訂閱了很多報紙,關注上面的公益活動,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帶兒子去參加,我要在公益活動中培養他的愛心,教育他去做一個有責任的人。一個人有愛心、有責任心,他的未來就不會走錯路。我也想通過我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愛情不是奢侈品,愛情也不會被貧窮所打敗,愛情需要的是寬容、理解和堅持。
我想,今後如果條件好些了,我就把公公婆婆接過來一起住,讓公公婆婆也享享福。如果長沙晚報再做類似的活動,我還要帶上公公婆婆一起拍一張全家福。丈夫也向我許諾,到時會給我補一個特別漂亮的婚紗照,其實結婚多年,在平淡的生活中我已沒了年輕時想拍婚紗照的那種衝動,但是我想,如果能在我們金婚時拍一套婚紗照,那該是多麼有意義啊。
警惕男人變心的20個細節 及時挽回丟失愛情
男人無論有多會偽裝,只要變心,就會悄悄的露出馬腳,只招桃花要細心地去發現,也許,一切都可以改變。有時,也許就是一個小細節,就可能改變你們兩個人的一生。今天,教你如何識別男人變心的20個細節,警惕第三者插足,及時挽回丟失愛情。
1、他開始不再習慣你的口味,做出來的飯菜很香,但總會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毛病,不做是問題,做了問題更多,做的好壞成為了男人挑刺的最佳選擇。
2、睡覺的時候不再抱你,背對著你躺下就睡,根據不去計較你在再想些什麼,也不會想到你的感覺。
3、不再像以前一樣叫你寶貝,也經常說了幾句電話就找各種理由掛機,動不動就找手機“沒電”的借口“自動關機”,不想再聽到你的騷擾。
4、床上表現的不積極,甚至把夫妻生活當成一種負擔,對你不再有性趣,在被逼無耐的情況下,會應付,但再也找不到剛剛感情挽回認識時候的感覺。
5、不再一起看電視,即使是在一起看,也會變得非常冷漠,動不動就發脾氣,表現的極不耐煩。
6、當你要他對你說“我愛你”時,他不再用寵溺的眼神輕輕的對你說,只會說:“你無不無聊?”。
7、如果你還是和往常一樣撒嬌,他不再覺得你可愛,只認為你是在無理取鬧,會表現的很生氣。
8、當你心情不好時,他不再走到你身邊安慰你,也不會問你為什麼不開心,只會專心與他自己的事。
9、開始了有私房錢,找理由也一大堆的廢話,千方百計找借口為自己的私欲提供有力的經濟基礎。
10、下班後不再第一時間回家,很晚的時候才回,而且到家躺下就睡,故意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其實滿肚子都裝滿了偽裝的壞水。
11、當你在耳邊細語時,他不再覺得真是浪漫的表現,只會覺得你煩,也偶爾會用“你能不能大聲點”或者“你煩不煩”來回應。
12、開始裝傻,明明知道你下班後很累,他也會裝作看不見,明明清楚你的疑惑,也會裝作一臉無辜。
13、你的任何一點點小紕漏,都會成為他勃然大怒的理由,哪怕是一點點小錯誤。對於你來說,已經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讓他不生氣了。
14、他的記憶力慢慢衰退,那些曾經銘記在他生命裡的數字,從此開始慢慢消散。即便是他記得某些重要日子,他也會寧可選擇忘記。
15、當你走在街上,不小心撞到電線杆時,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安慰你,反而加句“你瞎呀你”,對你無限的責備。
16、家對於他來說,已經變成了睡覺的地方而已,不再和你聊聊天,不再有別的衝動,只是和合術回到家就睡。
17、開始變的極為忙碌,動不動就拿出差來壓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裡,要是問到此事,他也會找借口訓你一頓。
18、他開始挑剔你的著裝,開始在意你的化妝,自己也開始臭美起來,他變得注重自己的外表,會把頭發理的更帥氣,穿質量樣式上等的衣服,讓自己顯得更年輕。
19、桃花運常常有莫名其妙的電話打來,他可能會走開,找個僻靜地方講話,躲不開你時,他會支支吾吾並快速掛了電話。
20、本來計劃內的N年生孩子,也開始變得無限期後延。
1、他開始不再習慣你的口味,做出來的飯菜很香,但總會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毛病,不做是問題,做了問題更多,做的好壞成為了男人挑刺的最佳選擇。
2、睡覺的時候不再抱你,背對著你躺下就睡,根據不去計較你在再想些什麼,也不會想到你的感覺。
3、不再像以前一樣叫你寶貝,也經常說了幾句電話就找各種理由掛機,動不動就找手機“沒電”的借口“自動關機”,不想再聽到你的騷擾。
4、床上表現的不積極,甚至把夫妻生活當成一種負擔,對你不再有性趣,在被逼無耐的情況下,會應付,但再也找不到剛剛感情挽回認識時候的感覺。
5、不再一起看電視,即使是在一起看,也會變得非常冷漠,動不動就發脾氣,表現的極不耐煩。
6、當你要他對你說“我愛你”時,他不再用寵溺的眼神輕輕的對你說,只會說:“你無不無聊?”。
7、如果你還是和往常一樣撒嬌,他不再覺得你可愛,只認為你是在無理取鬧,會表現的很生氣。
8、當你心情不好時,他不再走到你身邊安慰你,也不會問你為什麼不開心,只會專心與他自己的事。
9、開始了有私房錢,找理由也一大堆的廢話,千方百計找借口為自己的私欲提供有力的經濟基礎。
10、下班後不再第一時間回家,很晚的時候才回,而且到家躺下就睡,故意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其實滿肚子都裝滿了偽裝的壞水。
11、當你在耳邊細語時,他不再覺得真是浪漫的表現,只會覺得你煩,也偶爾會用“你能不能大聲點”或者“你煩不煩”來回應。
12、開始裝傻,明明知道你下班後很累,他也會裝作看不見,明明清楚你的疑惑,也會裝作一臉無辜。
13、你的任何一點點小紕漏,都會成為他勃然大怒的理由,哪怕是一點點小錯誤。對於你來說,已經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讓他不生氣了。
14、他的記憶力慢慢衰退,那些曾經銘記在他生命裡的數字,從此開始慢慢消散。即便是他記得某些重要日子,他也會寧可選擇忘記。
15、當你走在街上,不小心撞到電線杆時,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安慰你,反而加句“你瞎呀你”,對你無限的責備。
16、家對於他來說,已經變成了睡覺的地方而已,不再和你聊聊天,不再有別的衝動,只是和合術回到家就睡。
17、開始變的極為忙碌,動不動就拿出差來壓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裡,要是問到此事,他也會找借口訓你一頓。
18、他開始挑剔你的著裝,開始在意你的化妝,自己也開始臭美起來,他變得注重自己的外表,會把頭發理的更帥氣,穿質量樣式上等的衣服,讓自己顯得更年輕。
19、桃花運常常有莫名其妙的電話打來,他可能會走開,找個僻靜地方講話,躲不開你時,他會支支吾吾並快速掛了電話。
20、本來計劃內的N年生孩子,也開始變得無限期後延。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