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六合夜市,燈火閃亮

六合夜市,燈火閃亮
  台灣的燈光夜市是聲名遠播的,所以到了高雄,便迫不及待地踏六合夜市著夜色,前往市中心的六合路,視線所及,第一感覺是一條通體透明的馬路,一個色彩繽紛的吃食世界。
  街道兩邊的各類餐飲店、攤鱗次櫛比,食品的煮炒配置常常是在攤前完成,客人就在攤旁品用,或者到連接著的店堂裡吃也可以。
  有個店家,明亮的商品牌上寫著“棺材板”三個字,這是一個刺激神經的字眼,卻正是小店的招牌食品,也是這個全島第二大城市的著名小吃之一。這一“俗到家”的食品究竟啥模樣?原來是用兩片厚土司,中間填上雞肉、雞肝、蝦仁、土豆絲、胡蘿蔔片、奶油等,外面再塗上特制醬料。一位穿戴時尚的妙齡女郎坐在攤邊享用“棺材板”,臉上露出愜意的光彩。筆者輕聲問了一聲正在配料的老板,為何要用這麼個名字,中年漢子回答說,“你覺得不好聽嗎?又有官又有財,很吉利啊!”據說是早年一位蔡姓小老板創制了這一食品,他就其外觀形狀隨口說了一句“像不像棺材板”,就此流傳開來。其實不論閩南台南,坊間都是有“大俗大吉”的口彩習俗的。
  這裡的海鮮產品名目繁多,有些怪模樣的尤物在廈門、泉州的市場也少見。不過沒見到閩南馳名的下酒小海鮮“土筍凍”,但此地特多烏魚產品,生的熟的烏魚腱、烏魚膘或全烏魚隨處可見。蚵仔粥是廈門飲食店中常見的,高雄的海鮮粥花樣還要多一些。有個食攤掛著“六合海產粥”的招牌,用粥時可以隨意添加輔佐食品,例如鹽蒸蟹肉、蒸蝦,桌上放著一溜長長的面拖魚,標明“巨無霸花枝須蛋魚”,這麼個名堂,我在閩南沒見過。
  在海鮮排檔喝酒的本地人多一些,內地游客中的美食家也不會放過嘗鮮的機會,而年長者和女性游客則大多怕胃腸不適應章魚、鯊魚、龍筋、那個魚(條狀無皮肉魚)等的“運作”,望而卻步。我和老伴在一家店裡點了炒米粉、蠔煎和排骨酥湯。比起閩南鬧市的同類店,這裡的米粉中更多海味,裡邊便有烏魚腱、小蝦和蟹腳,醬料也是重口味。吃蠔煎的時候,讓我找回了數十年前在廈門泰山路小吃店用餐的感覺,海蠣、蛋和蒜蓉的配備都很相近,而此種地道的燒制,如今在一般的廈門店中已難見。
  一個有意思的現像是有幾家店攤的招牌上留有演藝明星和台灣領導人的簽名。比如有家木瓜牛乳鋪,店牌上滿是名字,除藝人外,還有好些政界要人。這家飲品店不只供應木瓜牛奶,其他如蜂蜜苦瓜汁、葡萄柚汁、柳丁原汁、奇異果汁、西瓜牛奶等等。明星和政要們一定是光顧過這家飲品店的,機靈的老板便不失時機地利用了如此的“無形資產”,做足了廣告。
  與台北的士林夜市相比,士林有不少八方改良食物,反映了飲食文化的多元融合。高雄則“海洋”和本土特色更鮮明一些。這是海島文化現像的另一個側面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